Monday, April 16, 2012

在豆辧看到一則小克的訪問,原出處已考究不了。有點意思。看看人家的經驗和想法,停一停,想一想,再出發:

用無窮創意將概念化成圖像 - 插畫師的「腦」力背後
文︰Lisa
攝︰David Wong
在很多人心目中,這依然是一個疑問:「插畫跟漫畫到底有甚麼分別?」根據近年名氣漸響的本地插畫師小克所言:「漫畫是一些有連續性及故事性的圖畫,而插畫則將任何單一訊息或小說中的章節以圖像形式表達出來。」要判斷一幅插畫的好與壞,畫工、色調運用及線條以外,插畫能否清楚表達事件本身的概念亦很重要。即是說,當插畫師的先決條件,除了一身好畫工外,腦袋裡還要有一個良好的消化系統,先消化事件的性質及對象,再以豐沛的想像力用圖像表達出來。
認識小克,源於一本本地青年人雜誌;那時,他以一個公仔跟一大堆文字的方式,表達他想說的話。雖然不知道他所用的是否新手法,但對於我這種甚少接觸漫畫的人來說,就是三個字 ——「新鮮感」。要加深大家對小克的認識,必須從他的背景說起,主打插畫工作的他,作品包括:阿華田平面廣告、陳奕迅《打得火熱》唱片封套、商台廣播劇《甲子園》 插畫、小克crossover地鐵創意車票及2004年麥當勞年曆等。非主打的,亦有《戀愛起義》中Wing Shya執導的《非走不行》及商台廣播劇《甲子園》、《巴治奧》、《日與夜》及《仙樂都》等編劇工作,一切以圖像或文字交織出來的創作,都是他的工作範疇。
Wing Shya慧眼識英雄
說小克是一名幸運兒,相信沒有人會投下反對票。4、5歲開始已經喜歡在課本上塗鴉,試過在數學書上畫滿公仔,從沒有學過畫畫的他,在理工大學修讀平面設計,畢業展上一份動畫短片的畢業功課,被香港著名攝影師Wing Shya ( 夏永康 ) —— 他的首位伯樂看中,覺得這個聯仔的作品幾得意,輾轉取得他的聯絡電話約他會面。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被大師看中,更被邀請到他的辦公室詳談,他的幸運是可以預計的。「那次只是閑談一場,他想看看有甚麼工作適合我。」輕描淡寫的兩句話,卻開展了小克人生新一頁。
被薦跟隨王家卫
一輪談話後,小克在Wing Shya引薦下,認識了他的第二位伯樂 ── 王家卫,那是1997年,王家卫當年的作品是《春光乍洩》。「那時正為《春光乍洩》拍攝劇照的Wing Shya,知道王家卫有意搞些動畫製作,於是介紹我去幫手,幫他構思動畫及繪畫草圖,可惜因資金問題,最後都未能成事。其實王家?還教曉我很多東西,例如構思故事與寫劇本,學到畫畫以外一些文字上的東西,這是以前很少接觸的,那時覺得王家卫那裡才是一間正式的學校。」 此時,小克翻開了一些從1999年起,替《2046》做的場景構思,所見的斑斕構圖,全部是小克從雜誌剪下,然後用心將它們剪貼而成,跟齋看梁朝偉的二撇雞、木村拓哉的背心及章子怡的旗袍造型比較,別有一番滋味,亦約略感受到《2046》的氣味,雖然,大家可能真的要等到2046年才看得到!
母親舅父無限支持
十個有八個從事創作工作的人中,入行時總惹來屋企人的反對聲音,無他的,在很多香港人心目中,創作從來都不可以當飯食,雖然插畫師都是「師」,但比起建築師、律師及會計師等,地位及搵錢能力都顯然不及,甚至可以用差天共地來形容。不過,早說過小克是個幸運的人,決心入行的他,不但沒有招徠屋企人的反對聲,相反更得到母親及舅父們的無限支持。小克道:「我媽媽以前是教唱歌的,兩個舅父中,一個彈琴好叻,一個畫畫好叻,在內地早已打下很好的藝術根基;現在我的媽媽做茶水,一個舅父?的士,一個在銀行工作,他們那一代做不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因此,都將這個寄望放在我身上,也十分明白我所遇到的困難。」能夠得到家人的支持,是很多創作人的夢想之一,小克連這個夢想都輕易達成,不是令人羨慕嗎?
談到如何突破自己,小克表示很困難,尤其是繪畫商業插畫,總不能太過任意妄為,「收得酬勞,便要交出客人要求的東西,就算是非商業插畫,單單要經常保持水準,已經十分困難。」
習慣跟時間競賽
在接受王家?式的培訓期間,小克首幅商業插畫終於在1998年出街,那是第三位伯樂李碧華的小說封面。不過說到真正讓大家認識他的作品,卻要數2000年為陳奕迅《打得火熱》專輯所繪畫的唱片封套,這是他第四位伯樂林海峰給他的機會。「那個封面只用了一兩晚時間便完成,不是我特別快,而是在香港,他們根本不會給你充裕的時間工作。」小克說,在繪畫商業插畫時,因為每次都有廣告公司提供故事大綱及構思,創作方面沒太大困難,最大障礙反而是如何跟廣告公司及產品商取得協調,「這是一個三角關係,首先廣告公司向產品商提出構思,構思獲得對方接納後,廣告公司找上我,過程中任何一方運作得不好,便會產生很多問題,尤其當中涉及很多架構及行政步驟,如果客戶只給你三日時間去畫,但有兩日都浪費在這些行政工作及溝通上,最後便會變成我跟時間的競賽。」相反,在繪畫非商業插畫時,卻沒有太多顧忌,大部分構思都來自過去從雜誌及電影等不同媒體積聚起來的意念,自己喜歡便畫出來,最重要是弄清?事的手法。
市場狹窄阻礙發展
雖然政府大力推動創意工業,但很多身為創意工業一分子的人,卻依然感到前景狹窄,像插畫行業。小克亦直言,跟外國很多地方相比,香港在接受插畫應用於商業範疇上的能力,明顯低很多。「每次揭開日本雜誌,總看到佔去三分一的平面廣告以插畫方式表達,就連電視廣告及很多宣傳,很多時都應用到插畫,他們會視插畫為一種很好的表達方法,很尊重它。跟香港的廣告商只懂得利用明星效應或乾脆替產品影張product shot,以為影張靚相便可以促銷產品的心態有很大分別。一幅商業插畫的價錢在香港市場上永遠偏低,舉例說他們找個模特兒影相,模特兒薪酬、租影樓、化妝、set頭及攝影等的預算可以很大,相反他們覺得一幅插畫要做的工夫不多,給我們的價錢可能只是一個化妝師的薪酬,這條行規很奇怪,其實在一幅插畫背後,我也要準備很多東西。」說時小克有點憤憤不平。
放眼海外尋找出路
創作工作在香港的發展空間之所以如此狹窄,小克認為是因為香港人受本地的狹窄環境影響,根本沒有擴闊視野的機會。「大部分香港人,不論在公司、屋企,甚至自己的睡房,都是面對一個狹窄的環境,就算出街,街上都同樣狹窄,東京也有條表參道,可以讓大家閑逛、坐下飲杯咖啡及感受一下四周環境,換轉在香港,難道坐在彌敦道兩旁飲咖啡嗎?」小克續道:「香港人很衰的,很多東西都要在外國走紅後,回流香港才受到大家的注意及歡迎。」 小克所指的,應該包括了他的伯樂之一 ── 王家?的電影。因此,很多從事創作的人,都將目光放到香港以外的亞洲,甚至世界市場,「其實不用說到放眼世界這般嚴重,只要肯將眼光擴闊一點,已經很好。不過,有一點不得不承認,做創作的人要在香港成功,唯一途徑是放眼海外,即使你在香港做到No.1又如何?過兩日大家已把你忘記,其實很可悲。外國的做法卻是,創作人在國內得到認同,才將其作品推廣出去。」
做好自己等待機會
既然認定海外市場才是香港創作人的唯一出路,若小克說自己從沒有想過向這方面發展,實在不成理由,不過他亦明白,要衝出香港,並不是買張機票飛去外地這般簡單。「譬如說畫插畫,自己是否真的好勁呢?又不是,外國都有很多人做到,點解別人要喜歡你的作品呢?因此我覺得特色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替阿華田畫的廣告,全部都融入了香港的特色,如香港家居設計中獨有的組合櫃及飲宴中用來盛載那碗翅的金色盛器等,一定要畫些屬於自己的東西,才有突圍的機會。」小克說,到目前為止,他還未有刻意踏出這一步的打算,因他相信運氣,自覺運氣暫時仍未降臨到他身上,急也急不來。「做人不可以經常只為達到目標而工作,這樣反而會影響做出來的效果。像替商台寫的廣播劇,明知只有一班903的聽眾會聽,難道因此而放棄嗎?沒理由的,雖然是一個廣播劇,但只要享受製作過程中的一切,都可以令我非常開心,沒必要經常想著衝出海外。」跟一位曾經接觸過,卻給我經常自怨自艾感覺的本地漫畫家比較,小克明顯較為豁達,是早已看透?還是天性如此?
渴望推出個人漫畫書
目前,小克以自由身的身分工作,插畫以外,還會接洽其他創作工作。「因為繪畫商業插畫是一件很被動的事,別人有工作才會找你,因此要把握所有機會,嘗試向不同方面發展。每年,我都會跟林海峰合作寫一個廣播劇,雖然酬勞跟畫插畫一樣偏低,但總算是另一條出路。此外,我還希望今年可以寫一個電影劇本及出版一本屬於自己的漫畫書。」小克還有一個心願,便是過去替王家卫構思的動畫,有朝一日可以真正從紙上跳到大銀幕。其實,小克在製作畢業作品時,早已試過將自己的插畫製作成動畫,去年在政府贊助下,亦製作過一段20分鐘的動畫短片於電影節中播放,結果卻是:「沒有反應囉!哈哈!不過香港人都是這樣的。經過檢討後,都發覺本身有不少問題,例如故事太悶及菲林質素差等。」小克輕鬆地說。
自薦是唯一入行途徑
小克說,他的入行經過頗為與眾不同,一開始便接觸到Wing Shya、林海峰、王家?、李碧華及張叔平等這些在每個行頭中最top的人,雖然他們沒有直接幫助他,但對小克來說,他們所做的一切猶如活生生的例子,告訴他應該如何走以後的路。「要加入這一行,唯一的方法是自薦,據我所知,很多插畫師都將自己的作品寄到廣告公司及設計公司等,甚至親身拿著作品到這些公司做presentation,自薦是最有效的方法。」過往在廣告公司做freelance期間,小克亦曾看過不少自薦作品,他認為大部分自薦者的作品最大的弊病是欠缺個人風格,「但這是很難避免的,因為回看自己初期的作品,都存在同一弊病,自己亦用了超過幾年時間,才摸索到今日的風格 ( 即半彩色的鉛筆畫,小克說他最喜歡未完成的感覺 ),因此一定要建立一個個人商標才行。」
薪酬方面,小克以自己為例,不論是四年前替陳奕迅畫唱片封套,還是現在略有名氣,薪酬都相差不大。「舉例說一幅商業插畫,新入行的人約有8,000至10,000港元的酬勞,最多亦只有15,000港元。」最後,小克寄語有意入行的朋友,「自薦時一定要有『吉士』( guts ),還有相信自己的實力,對自己的創作有信心。」有意入行的你,還不牢牢記下?

No comments: